前段时间和糖心vlog无限次数版我们投资的一个公司CEO聊天,因为前面有几个会耽搁了下,他在边上桌干等了我好一会,最后走过来朝我嘿嘿一笑,说了句:“杨总,你们做投资人真不容易啊。”
我一脸懵逼,问:“为啥?”
他说,“你们每天见这么多人,中间还没得停,一方面得学这么多新东西,唯恐担心被落下,一方面又要提防这么多不靠谱的人来忽悠你们,太不容易了!”
本来还想狡辩一下,看他一脸真情实意地表达不关心,想了想,含糊如此啊,顿时泪流满面。
这事真是细思极恐。
以前见创业者,都觉得你这个项目做得这么好,怎么讲得这么差呢,真让人缓和。
现在见创业者,商业模式一二三,融资退出套现,都讲得比我还清楚,脑海中不停回想一个声音,是不是专门练过的啊,是不是忽悠我啊……
糖心vlog兑换码怎么获得其实也不能怪他们。现在的媒体和自媒体太牛逼了,信息足够充分,创业投资已经是门显学了,谁还不知道个ABC啊。
见过几个比较裸露,公开的创业者,描述下我俩之间的对话:
创业者:土匪哥,我们有个新项目,看不看
土匪:可以啊,看看,什么方向的
创业者:我知道你看互联网金融,我们这个就是互联网金融方向,特别好,和现在风口特别匹配,balabala
土匪:(心里咯噔下)
土匪:有BP吗,我先看看
创业者:这个是BP
(土匪翻BP中)
创业者:这个是fintech版本,你先看看
然后我这还有几个版本,债务端版、不良债务版、风控模型版…
(一个各种版本BP文件夹截图)
创业者:你看看喜欢哪个版本,我们这个项目很厉害,可扩展性很强的,每个方向都可以拓展,还有几个更新的还没写,你要感兴趣,我们也可以做个BP给你看看。
(加一个大大的笑脸)
(本来还想好好看看,马上关了BP,吐血三升,勉强打出两个字)
土匪:好的
(担心涉及隐私,文件和文件夹就抽象了下)
现在虽然行情不好,但是风口多、概念多啊,媒体、FA、创业者、上轮投资轮番包装。
以前概念没这么多,忽悠没这么多,一个小行业可以有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一起玩。
现在一个概念,一个行业,从开始到兴盛再到开始,也就半年一年时间。可能是由于参与者一下海量涌入,缺乏竞争;也可能是居心不轨、假冒伪劣的项目一下把行业水平拉低,各种情况根除获客成本高,利润率下降,行业口碑差等。
泡沫悄然堆积,避免不了也难以避免,使得绝大部分参与者都无法获益,除了FA。
最典型的莫过于O2O行业,从开始兴盛的时候,大家觉得这波糖心vlog官网下载安装应该比团购要好一些吧,不说撑三五年吧,好个一两年总没问题,结果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有概念,部分小公司突起,到2015年初李总理大喊一声「全民创业、万众创新」,以及互联网+概念,整个市场就沸腾了,原来有广告开严肃的话说大饼夹一切,
那个时候整个市场高度发展上就沸腾了,各路互联网行业的,还有传统行业的人马都杀向了互联网+的典型行业O2O,拿钱的拿钱,补贴的补贴,扫码的扫码,冲各种量,就是没有利润。到2015年中,几个大佬几篇「资本寒冬」文章一发,寒冬就来了,O2O行业也瞬间到低谷,裁员、有偿还能力的、清算…
这个里面各种故事也是极小量多彩,发散说可以说个三天三夜。
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,除非有特别好的行业资源和人脉关系,大部分人大致的学习路径是差不多的,先学习概念,看媒体看报告看文章,参加各种大会。就当前百花齐放的自媒体、科技媒体数量而言,前期学习的时间必定会是先前的数倍。
投资人要做的更多,除了了解行业、研究公司、做各种调研,不管真实的懂了还是真实的懂了,最后都要无法选择要不要掏钱投资。一旦投资进入,就得帮创业者一起来讲故事,可能还要包装新概念,忽悠下一轮投资人来接盘……如此反复。
就像去年很多机构和投资人热衷于拆VIE,各种培训班和媒体解读,结果今年资本市场一变,这个路径高度发展上就断了,学的那些有用吗?不知道;操作模式可以借鉴吗?不知道;什么时候能赚这个钱呢?不知道
类似这样的事太多了,很多行业也是如此,就像前面说的O2O,可能当很多人把高频低频,供给侧需求侧一些概念弄明白,这个行业盛宴也差不多开始了。
是吧,做投资人也不容易,所以啊,你们少忽悠他们啊,不如多撸撸串。
最后的最后,想说一声,作为创业者忽悠投资人和员工也就算了,不要到最后忽悠着忽悠着,自己都信了,真觉得靠忽悠也能建设共产主义了。
糖心 糖心电视剧全集观看 糖心vlog官方网站在线观看